原先,张家泉村本没有如此繁茂的桃林,甚至连村名最初都不叫张家泉,而是叫张家庄。
10岁那年,父亲去世,孤儿寡母只能乞讨为生。朱彦夫从小就打着赤脚、衣不蔽体,天天以野菜糊糊果腹。
人们都说,朱彦夫没有手,却把山村装点得花果飘香;他没有脚,却带领乡亲们走出了一条幸福路。
4月12日,在山东省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朱彦夫眺望盛开的桃花。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微视频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一口井、两口井、三口井……汩汩涌出的山泉,让昔日的张家庄变成了今日的张家泉。
有人说,他是英雄,村里威信属他最高,不会错!
村南红山梯田的一角,朱彦夫与村民用时7年修成的70多亩梯田,至今仍是村里的“摇钱树”,每年产苹果70余万斤,年产值超过200万元。这种发展模式,至今仍被远近村庄效仿。
感受60多年来,张家泉村三代人生产生活生态的巨变!
春天闹粮荒,夏天忙得慌,秋冬无衣愁得慌
跟着这支举着红旗的队伍,朱彦夫打过了淮河、跨过了长江、登上了舟山。从东海之滨到白山黑水,他亲历了一个人民政权的新生,又转身投入到一场保家卫国的战斗中。
有人说,他是功臣,不吃老本还立新功,有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