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关注今日《解放军报》的报道——
“是王茂帆!”刘昌明片刻犹豫后,迅即下达指令,“上!”
随着2发红色信号弹升空,山林杀机骤起。这是一场单向透明的攻防战斗,蓝军配备多种夜视器材,红军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
演习结束,硝烟未尽,王茂帆在连长的带领下,再一次来到昨晚的“战场”,他把蓝军防御部署一个个全都拍了下来,并标绘了一幅简要攻防图。
变不可能为可能
强光在短时间内会使蓝军微光夜视仪“致盲”,这还不够,另外2名战士用一种革新发射器将十余个发烟饼陆续发射到前方70米,瞬间形成一道烟障,可有效遮蔽蓝军红外夜视器材。
当班长5年,王茂帆带的一班,始终是连队的尖刀班。在大家眼里,王茂帆就是头狼:冷静、狠辣。刘昌明相信王茂帆能杀开一条血路。
战场态势风云变幻,军人必须要有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信念。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确保一声令下、指哪打哪。
■宋善玉 李连军
天擦黑,雨依然下个不停,潜伏在暗处的王茂帆,浑身浸骨的凉。
随着2发红色信号弹升空,山林杀机骤起。这是一场单向透明的攻防战斗,蓝军配备多种夜视器材,红军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
少了“眼睛”,蓝军火力只能盲目射击。机不可失,他带领全班率先发起冲锋。随后,全连摧枯拉朽般扑向蓝军防御阵地,喊杀声震天响。
步兵班长王茂帆
这时,一个声音在刘昌明的耳机里响起。“01,01,一班请求前出破障。”
“回去好好复盘研究下蓝军的防御部署。”王茂帆眼中透着冷峻、坚毅,他对连长说,“下次对决,我还做尖刀。”
夜战之“狼”
前方是一片开阔地,会不会有诈?王茂帆决定带着全班探探路。刚一露头,山顶枪声响起,,敌火力竟然再次集中射来。几次试探,王茂帆终于看出了门道:蓝军数百米的防御正面,总是有3个火力点率先开火,先进的侦察器材也肯定集中在那3个工事里,负责为其他火力点指示目标。
“上!”王茂帆带领2名战士,嗖地蹿了出去,向铁丝网、三角锥靠近,几分钟后,一连串爆炸声响起,通道被打通。
“咕咕,咕……”王茂帆模仿鸟声发出了一个指令,后方3名战士伏低身姿,迅速变换位置,与此同时手中数支强光手电同时打开,向山顶扫去,一闪既灭。
忍耐,必须忍耐,4个多小时里,王茂帆和战士们伏在灌木丛中,愣是一动未动。
王茂帆悄悄退回身姿,蹲伏在一个土坎下,掏出战术终端,把蓝军3个火力点方位、距离发送到连长的指挥平台上……
果不其然,不到10分钟,前出破障的工兵已经“阵亡”过半。从望远镜里看到这一幕,指挥车里的一连连长刘昌明焦灼得脑门直冒汗,“再不打开通道,步兵就无法发起冲击,也会影响后续进攻战斗行动。”
夕阳快要从天际消失那一刹,王茂帆动了。他眼睛始终死死盯住那3个黑点,开始缓缓挪动身体,10分钟内他们挪动了不到5米。“咔咔……”在离3个黑点5米时,王茂帆用指甲轻轻扣了两下步枪弹夹上的纹路,这是他自创的夜间联络信号,3秒的静默后,一串急促的“咔咔”声响起,全班嗖地一下弹起,扑向3名蓝军哨兵……
还是那个演习场,只是这次蓝军防御力更加强大了。为充分发挥“磨刀石”作用,此次,蓝军配发了大量信息化夜视装备和兵器,可谓武装到牙齿。
演习结束,“被俘”的3名蓝军看到撂倒他们的王茂帆时,仍怨气未消:“你们咋那么狠?嘴皮被你们捂得现在还疼呢。”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阵地上竟然陷入一阵沉寂。王茂帆有种强烈感觉,更严峻的挑战还在后面。
封面人物:王茂帆
■王茂帆
天擦黑,雨依然下个不停,潜伏在暗处的王茂帆,浑身浸骨的凉。
按照演习规则,红军锁定蓝军火力点坐标,即可判定蓝方工事遭火力覆盖。很快,王茂帆发现,自己标定的3个火力点哑火了。他嘴角露出一丝笑容。
2年前的演习,王茂帆带领全班担负蓝军前沿情报侦察任务,孰料,蓝军布设的一个3人暗哨挡住了去路。此时,距离天黑还有4个多小时,王茂帆恨得牙痒,“不能强来,若是惊动蓝军就会功亏一篑。”
看着工兵逐渐丧失战斗力,王茂帆的大脑在飞快地转动着,“要想成功破障,必须让敌人看不到、打不着。”一个清晰的战术思路在王茂帆心中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