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罪与无罪,不是仅靠表面来判定的,而应该看人的心,有心则有罪,无心亦无罪。对于无心之事,何必非要去争论是非呢?
恭敬对待世间的一切,这是佛的精神—包容的精神、宽广的胸襟,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面对任何人都有慈悲的笑容,面对任何人都有宽广的包容之心。
世间的善恶有无都是客观存在的,之所以有“善”“恶”“有”“无”的区分,是由人的内心决定的,对事物的评价都取决于人的心里,因此,实在是可以摒弃“假”“恶”“丑”,保持“真”“善”“美”的心,收获世间“真”“善”“美”的事,让自己的内心无垢无染,领悟自然万物的妙处。
天下无善恶之事,只在善恶之心。善恶随心,只在一念之间。当你心存善念行善事,你便是天使,如果你心存恶意行歹事,你就是魔鬼。
生活永远是这样的,由于心态不同,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因此,不管天气是晴是雨,自己内心保持晴朗;不管事物是好是坏,对它进行全面思考;不管人性是善是恶,用自己的一片丹心对待他人……
不小心踩死一只蚂蚁是无心之过,不能完全称之为恶,而蓄意的杀生,那么就是有意的了,就是真实的恶。
境由心生,天堂和地狱都是取决于自己的内心。好与坏、是与非不是绝对的,二者的界线就在一念之间,把握住这“一念”,哗哗的流水可变成悠扬琴声,苦口的黄连也可品出蜂蜜的香甜。
俗话说“有心为善有功不赏,无心为恶有罪不咎。”一个人的罪与罚都在于有心和无心,有心则有罪,无心则无罪。心存善念则善类应之,心存恶念则恶类应之。
换种方式辩证地看待问题,就会得到不同的答案,收获不一样的心情。其实,,天地万物的好与坏、是与非,都在一念取舍之间。慈悲的心念若能够代代延续,就能了悟禅理;贪嗔的心念如果持续不消,就成了魔成了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