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广州市行政区域的调整、“退二进三”引起的工业布局变化以及新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充分考虑广州市的布局现状和分区规划对各区域功能区布局调整的因素,重新划分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网格和交通干线噪声监测路段,调整和完善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区划,实现环境功能合理分区。“十一五”期间,建立广州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的定期修订机制。
荔城一石滩一莞深高速
实行新车准入机制。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达标车型核准公告,公布机动车环保车型目录,建立新车环保目录核查制度。严把营运车辆环保准入和退出关。提前实施国家阶段性机动车排放标准。
全面落实了广州市环境保护“十五”计划。至2005年底,广州市环境保护“十五”计划的指标基本完成。完成了国家、省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6.79%,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为71.34%,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全面控制在二级标准以内,全年空气污染指数(API)小于等于100的天数为332天,占全年天数的91%,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污染恶化的势头得到彻底扭转,空气环境质量改善效果明显;声环境质量继续保持良好的水平;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各项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广州市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认同。
华南北路―广和大桥
新华镇马溪村
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风貌,重点对珠江岸线、河涌、人工湖、重要历史遗址与人文景点的保护,突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遗迹的城市特色。在城市建设中注重城市设计,保持城市特色的延续和城市景观的协调,将新、旧两条城市轴线与珠江及沿岸风光共同形成“一横两纵”的城市景观框架。严格执行国家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文物保护单位的周围应设立建设控制地带,重点的文物古迹和历史遗迹的周边要配套建设绿化广场和停车场等。高度重视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发现的古文化遗址和出土文物的保护和抢救,对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进行文物补查提出的432个未定级文物单位迅速组织评审,确定分类保护措施。按照《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的要求,保护好城市历史风貌区。保护具有传统岭南特色的商业区、文化街、骑楼、西关大屋建筑等;保护反映广州市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自然、历史、人文、文化特色的区域,尽量保持历史的真实遗存;保护和延续历史悠久的老字号酒家、商店等。
加强对重点污染企业环境治理设施运行情况的监督执法检查,对设备老化、年久失修、运行不正常的企业责令整改。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在线监控,所有污水处理厂必须配套建设在线监测系统,并接入广州市环境监控系统。
57.0
2.7
4. 加强工业及社会生活噪声污染控制
30.O
10.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愈来愈高,社会各界的环境意识日益加强,环境保护日益得到全社会的关注、理解和支持。
率先开展规划环评的重点发展区域主要包括:南沙地区、广州新城、白云新城、白云国际机场及周边地区、新铁路客运站周边地区、琶洲地区和从化新温泉地区。率先开展规划环评的重点发展行业包括:汽车、石化、钢铁、交通、港口、能源、电网、生物医药、生态旅游、纺织、电镀、建材。规划环评要重点论述清楚以下问题:资源、环境对规划的支撑条件;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程度;规划实施后可能付出的环境代价;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以及适宜的防范与应急措施;减缓环境影响的措施等。
走生态养殖道路,减少畜禽废水排放。提高畜禽养殖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到2010年,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资源化率达到80%以上。污水排放不达标的养殖场要限期整治。
按照“二产带动三产,三产促进二产”和“高增值、强辐射、大产业”的方针,推动工业向技术资金密集和集群化转型,服务业向现代经营方式和现代服务业转型,农业向都市农业转型;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重化工业、装备工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都市型农业相协调,与现代化大都市发展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
除非注明,迷失传奇私服文章均为原创,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
本文地址:http://rrc.org.cn/btb/5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