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委组织部秘书长、换届办副主任谢振学说,对于拟新进班子的人选和跨地区、跨部门过来的人选,能够有一个主动展示的机会是有利于党代表了解候选人的情况,便于他们选举时更好地作出选择。出于对多方面的考虑,各地在这方面都十分谨慎,还是用书面公开的方式来介绍候选人的基本情况。
多位受访地方干部还谈到,这一自下而上的换届次序与自上而下选人用人的决策次序容易出现错位,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乡镇党委换届刚到位的书记,因县(市、区)委换届选人而出现空缺;县委换届刚到位的书记,因市委换届选人而出现空缺。一些基层干部说“换届之后又换人”,干部队伍波动会频繁。
但在一些地方干部看来,既要满足结构性要求又要避免降格以求,操作上还是存在不少挑战。江苏省泰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陈秋喜说,这些因结构性需要而进入班子的干部,在换届中有时比较吃力。
不过,江苏、四川、安徽等省的部分乡镇换届中,开始增加候选人登台陈述的环节,一般控制在5分钟左右,在介绍自己的同时,也可以说当选后的工作打算,代表也可现场提问。一些干部说,短暂的互动还能够增进代表对候选人的了解。特别是一些进行公推直选的试点乡镇,候选人与选举人的互动要更充分一些,候选人展现自我的机会也多一些。从结果来看,这样做没有对换届风气造成负面影响。
“二线”干部是党和政府宝贵的人才资源,发挥好他们的作用不仅可以缓解乡镇、部门以及一些中心工作人手紧张的矛盾,还能很好地传帮带,抓好干部队伍建设。与此同时,破解干部“出口”难题,也需要从政策层面给予推动解决。
据本刊记者调查了解,部分“二线”干部在退休前的几年时间里,基本上处于上班随意或是不上班的“半退休”赋闲状态。他们也有自己的心声:新任领导来了,我们还在单位“晃”不太合适,人家开展工作放不开,甚至会有碍手碍脚之嫌。
《望》文章:破解换届新老难题
本刊记者走访的十多个省市中,不少省市在换届前都对干部换届心态和其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摸底调查。江苏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调研中一个感受是,一些年轻干部对组织部门搭建干部自我展示平台的需求比较强烈。
一位西部省区的地委书记说,按规定,党委和政府班子都需要配备女干部,但边远地区符合任职条件且能力强的女干部不太多,年轻干部也面临人才外流的问题,所以换届时就有些发愁,即使配备上了,有的结构性干部难以独当一面或肩负重担。
一些地方干部建议,需要通过制度设计来逐步避免出现上述问题:一是有关部门可选择一两个市进行“自上而下换届”试点,并跟踪研究这一新的换届次序出现的新情况,为完善换届次序积累经验;二是扩大统筹县乡党委换届或统筹党委与政府换届的试点,在不改变换届次序的前提下探索破解“换届后又换人”难题的办法;三是强化换届前的干部科学配置,为换届提供干部资源保障。
江西省宜春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肖洪波说,组织意图与群众意愿要做到无缝对接,涉及三个层面,即党委的人事方案与群众意愿,组织提名与干部群众提名,组织认可与党员群众认可,要实现两者的高度契合,实际把握起来不是那么容易。
例如,四川省什邡市是汶川地震极重灾区,在任务繁重的灾后重建中,市委抽调“二线”干部负责各个重灾点或项目的重建指导督查工作。2007年从市农机局副局长位置退居“二线”的干部濮大学,人称村道建设的“活地图”。在灾后重建中,市委安排他负责全市“村组道路重建”任务,他认真负责,忘我工作,严把质量和进度关,受到省市领导的好评和表彰。什邡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何泽清说,在什邡,像濮大学一样的干部还有不少。今年换届中,我们及时总结经验,刚性要求各乡镇、部门必须为“二线”干部安排岗位,让他们有岗、有责、有事做。这些探索仍大都停留在点上,覆盖面较窄,破解干部“出口”难题尚待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
既要自下而上换届又要避免换届后又换人
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各地换届都是遵循自下而上逐级换届,而且党委先换届,再组织其他班子换届。这样的换届次序有利于党代表的逐级选举、党代会的组织,以及党委对换届工作的领导。
换届事关组织意图实现和地方发展,也事关党员群众意愿表达。受访地方干部坦言,长期以来无论是换届,还是平时的选人用人,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下实现组织意图的办法较多,经验也丰富,但如何把组织意图与群众意愿结合起来运用到换届过程中还是新课题,需要更多的创新实践。
重庆、南京、宜春等地在全市范围内统筹考虑结构性干部的来源,采取竞争性选拔,同时拓宽结构性后备干部的培养机制,为保证结构性干部“用得上、干得好”探索了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