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会底层人物的与认识为他的小说创作提供了众多的题材。现实的社会经历为鲁迅刻画边缘人物提供了众多的题材,而将这些人物写入小说中则有着更为深刻的理由。
作为一个敏感而又睿智的作家,鲁迅对于各国文学的涉猎是极其广博的,因而他所受到的外国文学的影响也是极为深刻的。
鲁迅十分认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和海克尔的一元论生物进化哲学。这些进化论的观点给鲁迅探索改造国民性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让他看到边缘人物的边缘性地位不会是一成不变的。
苍耳
在《呐喊》与《彷徨》中寄寓了对于掀起个性主义革命的强烈愿望,也承载了厚重的人道主义关怀。
鲁迅出生于十九世纪晚期,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不断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而国内也处于混乱状态,人民生活日益困苦。而出生于这样一个时代的鲁迅也遭受了家族的衰落,生活困顿时期。
他还受到俄国托尔斯泰人道主义的影响,于是在他的笔下深受新思想影响的吕纬甫、魏连殳等人才会受到亲情的羁绊,呈现出温和的情感。
所以,尽管他对那些处于社会底层,饱受上层欺压的边缘人物充满了同情,但是他也不得不将受尽压迫的边缘人物的顺服以及他们“设法寻求比自己更弱小的牺牲品来加以压迫”的丑陋心态撕破给世人看。
而梅契尼科夫对个体生命意义的见解让鲁迅形成了重视个体生存的人生观,迷失传奇网页私服,而施蒂纳、叔本华、克尔凯郭尔、易卜生、尼采的“个人主义”思想使他看到社会的进步更重要的不是社会革命,而是思想的批判与斗争。
鲁迅经历过多次革命事件,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这些历史事件更迭不断却始终没有改变中国外忧内困的局面。这使鲁迅充分认识到国家的独立富强并不能只依托于对暴君的铲除,那些“暴君”的臣民比“暴君”更暴虐。
生动传神地刻画出这些边缘人物的自私自利行径正是为了警醒那些愚昧民众,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更自觉,更彻底地反抗封建腐朽制度与黑暗的统治。
一九一二年鲁迅应蔡元培的邀约到南京教育部任职,后又随教育部迁往北京,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这段生活经历使他对于底层知识分子和市井小民的认识也进一步加深了。
在这样一个时期他曾寄居乡下舅父家,在农村的生活中,他接触到了很多农民和众多的下层人物,这从他的短篇小说《故乡》、《社戏》、《祝福》中很明显的绍兴风味中可以看出来。
于是在他的笔下的边缘人物是如此地缺乏个人主义的特征,其揭露的边缘人物思想上的弱点又是如此的尖锐。
然而,鲁迅对笔下的边缘人物的感情并不只有“怒其不争”的,还有深沉的“哀其不幸”。
如《明天》中的蓝皮阿五作为一个社会底层人物,在面对着比自己更弱小的单四嫂子时,他借由帮助之名,对单四嫂子行非礼之实。而《故乡》中的杨二嫂子也是拿出“狗气杀”般的架势诬说闰土藏着碗碟。
如若这些最受压迫,最受漠视的人们只懂得骑在比自己更凄苦的人的头上,那么他们必定永远处于鲁迅在《藤野先生》中描绘的那些闲看枪毙人的中国人一样,对自身命运毫不知情,酒醉似的喝彩,最终麻木的心灵会毁掉麻木的身躯,麻木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