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也在面对自己的成长。“在我年轻的时候会想:这么老了活着还有什么意思?现在我到了这个年纪再看年轻人,会觉得年轻人虽然前途无量,但是到头来还是一样会衰老。”王海在微博中写道:“青春是个人人都有的大礼包,你辛辛苦苦、满怀希望一层层把它拆开,很可能什么都没有。”所以,她希望年轻人能够保持自信,哪怕是盲目自信,都可以规避掉生活中许多不快。本报记者 张黎姣
描写飞行员成长经历的小说《成长》,是王海**次采用男性视角写作,并且是写年轻人的成长过程。因此,仅开头就耗费了王海3个月的时间。虽然是写年轻人的生活,迷失传奇变态sf,王海也没有为赶时髦而使用网络语言,反而刻意回避,她不愿意用网络上流行的“*星文”来表示自己的年轻和时尚。
在创作《成长》的过程中,王海发现,不仅孩子在成长,家长也同样在成长,这是每个人一生都不可回避的课题。像许多父亲在年轻时都会有一个误区,认为自己对家庭的贡献就是挣*、买房子,却忽略了亲子关系,以为小孩就是小动物。而等他意识到孩子的重要性时,自己已经衰老了。所以,父母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并且转变教育孩子的方式。王海认为,父母在教育子女时,*容易忘记自己也曾经年轻过。“记得我在十几岁的时候,看到《苦菜花》、《迎春花》这些老书中出现诸如‘接吻’这样的字眼会反复看。那时很单纯,这不是道德问题。可为什么现在家长看待自己孩子这类事情时,会认为是品质败坏呢?”王海希望家长将心比心,把孩子当人。
对于“80后”作家的作品,王海的确看了不少,“虽然他们很想把自己青春期的爱和痛写出来,但有时候我会觉得他们力不从心。”王海说,许多年轻人围绕三角恋、四角恋甚至仇杀去写作。并且抛开自己的生活去写影视剧中的东西,隔岸观*,二手倒卖。“每个年轻作家都想尽快脱颖而出,想要在量上取胜,不然就被人淹没了。所以,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心境去打磨自己的文字。这种‘等不及’的心态,让许多作品糙着就出版了。”
现在,面对社会竞争、工作压力,许多妈妈都面临着工作与孩子两难的选择。王海认为,根本的解决是改变社会对女性的评价体系。因为,男女都一样不等于男女没分工,男主外女主内是有科学依据的,否则造物主为何不给男人**、子宫?“不能把家庭妇女当做贬义词。实际上,家庭妇女不见得比职业女性贡献小,应该得到同样高的评价。”
“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略萨的作品我并没有看,甚至2004年的获奖者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的《钢琴课》我也没看――今天获奖,明天出版社就出版其作品中文译本,我以为这样匆忙翻译出来的作品实在糟糕,让人看不懂。”日前,电视剧《新结婚时代》、《中国式离婚》的编剧,小说《成长》的作者王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自己不读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在她看来,这种匆忙不仅存在于翻译作品中,原创作品也一样。因为,网络提供了太多的写作渠道:博客、微博、**。似乎作家写慢点就要被淘汰了。王海更愿意*辟蹊径,静下心来琢磨自己的作品。
王海从来不写所谓**无虑的童年,她认为这只是成年人单方面的想象。因此,在与儿子相处时,王海不会对他进行“忆苦思甜”教育。“我们小时候是精神饥渴,没有书可看的痛苦,现在的孩子是填鸭式读书学习的痛苦。饿着和撑着都痛苦,只有类别不同,没有程度的分别。”王海认为母亲生了孩子,不见得就有资格教育他。“他日趋强大,我日渐衰老,未必我的见解比他高。”王海害怕自己的思路局限孩子的成长,她希望孩子能够学会自己规划未来。
《成长》中写到了多对人物关系,包括父子、母子、夫妻、婆媳、上下级……其中让王海较难拿捏的是婆媳关系。对于没有切身经历的王海来说,这一直是她**回避的一对关系,即使在《新结婚时代》中,也只写到公公,不敢写婆婆。“婆婆和儿媳之间的关系太具体、太琐碎、太**,不了解就很难写得真实。”一直对此没有感觉的王海,在儿子有了女朋友之后,立刻进入状态。作为准婆婆,对准儿媳从不熟悉到熟悉,从不喜欢到喜欢,中间有许多新鲜的感觉和经历。用王海的话说:有了基本的种子,想象力就可以发挥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