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柏清介绍,徐氏子孙从政、经商者都各有所成就,新中国成立后,许多徐氏子孙考上大学,在不同领域为国效力。村里的徐氏二十一世徐立和,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考上兰州大学,是龙门县的文科状元,现任职于广州某报社,当年县委书记还亲自到家里来看望送奖学金。徐立和四兄妹均考上大学,在当地传为佳话,被树为村里孩子奋发读书的好榜样。
“我们9时才到地派镇政府,到这里又走了差不多两个小时。”
走进九牛圳村,让人感觉最多的就是豁然开朗。岁月如流,时移世易,昔日的偏远山村,如今却是尘市难觅的“世外桃源”。九牛圳依仗天堂山水库的自然风光,以及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近年来,一些驴友和慕名来到九牛圳休闲游玩的人越来越多。
徐柏清是徐氏开基九牛圳第十九代孙,原来是村小学的教师,今年72岁,童颜鹤发,他看起来比实际年纪要年轻很多。在同辈中,他算是知识分子,对于徐氏家史和村庄的发展史,都能讲述一二。
这是一棵榕树,树龄约150年。这棵古榕近年频频曝光网上,许多媒体都曾报道过。古榕生长在一块山石上,山石从水面伸出,高出水面3米,古树枝叶茂盛,生机盎然。它枝干清秀,并不像一般古树那样充满沧桑感。远远看去,古榕像一把伞,又像古时皇帝的华盖,高高耸立于水中央。等船靠近大树,我们才看清,树根深深地植入大石里,就像一个母亲,把孩子紧紧抱在怀里,相依为命。大石和树根融为一体,仿佛这块大石天生就是为这棵古榕而生。
徐氏宗祠始建于清朝。
九牛圳村小组位于地派镇东面的山间盆地,是天堂山水库密溪河段的源头。天堂山水库建成后,村民们进出主要依靠渡船。徐远伦介绍,去九牛圳小组有两条路,一是水路,需要坐船,二是山路,可开汽车前往。坐船近,半小时能到;开汽车比较绕路。九牛圳村小组码头与天堂山水库码头之间有6公里的水路。渡船每天上午8时从九牛圳村小组码头出发,开至天堂山水库码头,上午10时返回,下午则是2时出发5时返回,每次可搭乘30人。开汽车比较远,需绕道走密溪林场,有近40公里,整条山路蜿蜒曲折,驱车要1个多小时才能到达。
“哦,原来如此,如果从县城来就近了。”
现实中的九牛圳,并不是像古代那样真正与世隔绝,虽然偏远,却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交通、电子信息都颇为发达。九牛圳在1967年就通电,1968年通电话,1993年通自来水,2014年通互联网。2005年,全村道路基本实现水泥硬底化,县道X220线(黄九公路)可以直达村内。2020年,村里又装上了路灯、建了公厕、安装了自来水,重新铺排了排污管道和环保设施。
因为我们是临时进去,徐远伦打电话给开船师傅,特意调来渡船带我们进村。开船的师傅叫罗承志,是九牛圳村人,他带我们来到码头。这个码头既是游客码头,也是九牛圳村小组村民往返天堂山圩的必经之地。罗师傅说,县移民办购置了渡船,供村民免费搭乘出入村庄。村码头岸边建有一座六角九龙亭,是供村民等候渡轮时在此歇息,凉亭上题有对联“天上八仙云游奇景,地下九龙彩色迷人”。每逢天堂山圩日,村民都会在“九龙亭”等候渡轮。
徐肖文作为九牛圳村小组长,虽然住在龙门县,却经常回到村里,去年主持修建好族里的祠堂,以及建设村里的公共设施。在他看来,故土在则根在,无论九牛圳村的人身处何方,这片土地始终是他们的根,希望能借助村里独特的环境谋划一些商机,让村里富裕兴旺起来。
古朴宁静“天堂村”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疫情加上天灾,大家只能共渡难关,期待明年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九牛圳原有几座老祠堂,有的沉于水底,有的破败垮塌,目前在九牛圳村小组还存有四座祠堂,为徐敬山的祖祠和儿孙们的分祠。